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东风掩泪巾。
胡贼乱兵何满衢,哀哉两地俱为尘。
西街青楼十二重,翠幕银屏迤逦通。
绣户文窗雕绮栊,玉阶金砌雨濛濛。
东街女儿谁家子,有名籍籍长发市。
罗襦宝带为君结,燕歌赵舞为君起。
(注:此处仅截取包含关键词的部分诗句,全诗较长,不便全录)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两《唐书》无传,惟《新唐书·艺文志》附载于《韦应物集》后,有《浣花集》十卷传世。
译文:
(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东街那位美丽的女子是谁家的姑娘?她在长发市上名声远扬。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东街一位在长发市上颇有名气的女子,通过“谁家子”和“有名籍籍”的表述,突出了她的身份和知名度。
赏析:
韦庄的《秦妇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一位秦地妇女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句诗“东街女儿谁家子,有名籍籍长发市”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不仅刻画了东街女子的美丽和名声,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韦庄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创作背景:
《秦妇吟》创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春末,当时韦庄正在长安应举,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他目击了长安城内的惨状,并了解到一位秦地妇女在战乱中的悲惨经历,深受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诗,诗中通过秦妇的口吻,叙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谴责,韦庄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秦妇吟》是韦庄的一首重要作品,通过描绘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呼声,而“东街女儿谁家子,有名籍籍长发市”这句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是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