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木落风高际,何处登临对夕曛。的解释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登楼

唐·韦应物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不知木落风高际,何处登临对夕曛。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隐逸情怀,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尤其擅长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帝京,飞鸟飞去还要半年才能到达。

不知道在这树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时候,哪里还能找到适合登临的地方,去面对那傍晚的余晖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独上高楼望帝京”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次句“鸟飞犹是半年程”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距离之遥和思念之深;后两句“不知木落风高际,何处登临对夕曛”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登楼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忧虑,首句“独上高楼望帝京”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深切的思念之情;次句“鸟飞犹是半年程”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思念之情推向了极致,后两句“不知木落风高际,何处登临对夕曛”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辞去了官职,闲居在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并没有完全忘记国家和人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日登楼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忧虑之情,他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