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唐·刘禹锡
故人渺渺隔天涯,
寄谢俞郎近安否?
云水迢迢音信杳,
会看抟翮上秋风。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谪,先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等地,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深沉婉约之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远方的老朋友啊,你我相隔千山万水,如同天涯之遥。
让我借此书信问候你,俞郎,你最近是否安好?
云水茫茫,音信难通,思念之情如同这遥远的路途一般漫长。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像大鹏展翅一般,乘着秋风,翱翔于天际。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首句“故人渺渺隔天涯”直接点出友人远隔天涯的现状,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念氛围,次句“寄谢俞郎近安否?”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切,第三句“云水迢迢音信杳”进一步渲染了音信难通的困境,增强了思念的愁绪,末句“会看抟翮上秋风”则以豪迈的笔触,寄托了对友人未来必将大展宏图的期望和祝福。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故人渺渺隔天涯”以“渺渺”二字形容友人远隔天涯的遥远和模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沉的意境,次句“寄谢俞郎近安否?”以问句形式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切和思念之情,第三句“云水迢迢音信杳”以“云水迢迢”形容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以“音信杳”表达音信难通的无奈和愁绪,末句“会看抟翮上秋风”则以豪迈的笔触,将诗人的期望和祝福寄托于友人未来的辉煌成就上,使全诗在深沉的思念中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相隔甚远,音信难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在唐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往往难以及时了解远方亲友的近况,因此书信成为传递思念和关怀的重要方式,本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借书信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的佳作,诗人以豪迈的笔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寄托了对友人未来必将大展宏图的期望和祝福,也体现了唐代文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