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雨到丛篁忽暗鸣,谯门应已载传更”,这首诗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雨到丛篁忽暗鸣,谯门应已载传更。
何时得见金戈胄,试扫山河旧日尘。
(注:由于您只提供了两句关键词,这里列出了整首诗中包含这两句的部分,但整首诗较长,这里主要围绕您提供的两句进行解析,其他部分作为背景参考。)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两句)
雨落到丛生的竹林里,竹子突然发出幽暗的声响,城楼上报时的刁斗声应该已经响起,又一轮更次开始了。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夜雨中的景象和时间的流逝,雨声与竹林的暗鸣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而城楼上报时的刁斗声,则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同时寓含了深沉的情感,雨到丛篁的暗鸣,不仅写出了雨夜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而“谯门应已载传更”一句,则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