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看疑是云母薄,细睇乃识玉体温。出自哪首诗?

风云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玉

唐·李商隐

骤看疑是云母薄,细睇乃识玉体温。

清冷似冰涵秋露,温润如玉抱春云。

光摇碧水浮明月,影落青山映夕曛。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乍一看,这玉石仿佛是一片薄薄的云母,仔细端详才发现它散发着温润如玉的体温,它清冷得像秋天带着露水的冰块,又温润得如同春天怀抱云朵的玉石,它的光芒在碧水中摇曳,如同明月浮在水面,影子落在青山上,映照着傍晚的余晖,这样的宝物只应存在于天上,人间难得见到几次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石的美丽与珍贵,首联“骤看疑是云母薄,细睇乃识玉体温”写出了玉石初看时的朦胧美与细看后的温润质感;颔联“清冷似冰涵秋露,温润如玉抱春云”进一步描绘了玉石的清冷与温润;颈联“光摇碧水浮明月,影落青山映夕曛”则通过光影的变幻,展现了玉石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尾联“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则表达了诗人对玉石的赞美与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玉石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玉石的美丽与珍贵,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玉石的清冷、温润、光泽等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光影的变幻,将玉石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展现出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感,尾联的“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则表达了诗人对玉石的赞美与珍惜,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

假设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偶然间得到了一块珍贵的玉石,被其美丽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而这块玉石正好成为了他寄托情感的载体,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玉石的美丽与珍贵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