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苔履迹谁复扫,定要风雨参成昏。全诗是什么?

小编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破苔履迹谁复扫,定要风雨参成昏。

山居日长人无事,静听松风兴自闲。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寓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书法和绘画亦独具风格,尤其是“板桥体”书法和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破旧的苔藓上留下的足迹谁还会去清扫呢?任凭风吹雨打,直至天色昏暗,在山间居住的日子悠长,人们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静静地听着松风的声音,心情自然变得悠闲起来。

释义

首句“破苔履迹谁复扫”描绘了山间小径上被踏破的苔藓和留下的足迹,暗示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少有人扰,次句“定要风雨参成昏”则通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孤寂,后两句“山居日长人无事,静听松风兴自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以及听松风而心自闲的悠然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孤寂与闲适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与次句通过“破苔”、“履迹”、“风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清幽的氛围,为后两句的闲适生活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在这种生活中获得的悠然心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山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辞官归隐,过着清贫而闲适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