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
唐·韦应物
去岁归营丘嫂葬,今年那复以家行。
空斋寂寂不生欢,满院萧萧松桂声。
白露已晞寒蝉泣,鸿雁不来音信稀。
愁肠百结难消解,独对孤灯泪满衣。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译文
去年我回到营丘为嫂子办理丧事,今年又怎能再带着家人一同出行呢?
空荡荡的书斋里寂静无声,没有丝毫欢乐的气息,满院子里只有松树和桂树在萧瑟的风中摇曳作响。
白露已经干了,寒蝉在悲鸣,鸿雁也没有飞来,音信变得稀少。
我心中的愁绪如同百结之绳,难以解开,只能独自面对孤灯,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为悼念逝去的亲人而作的,诗中通过描述自己去年为嫂子办理丧事和今年无法再与家人一同出行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孤寂与悲伤,空斋的寂静、松桂的萧瑟、白露的干涸、寒蝉的悲鸣以及鸿雁的不来,都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抒发,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孤寂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空斋寂寂不生欢,满院萧萧松桂声”等句,以景寓情,情景交融,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白露已晞”、“寒蝉泣”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个人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故有关,据史书记载,韦应物在仕途上虽然有所成就,但个人生活却历经坎坷,他的亲人相继离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和痛苦,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孤寂与悲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作为一位诗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