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南宋诗人张孝祥的《和沈文伯留别二首·其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沈文伯留别二首·其二
宋 张孝祥
秋风奈我当归去,湘水湘山馀恨多。
此去江南无别事,只将心事付渔蓑。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因上书为岳飞辩冤,为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反被贬,秦桧死后,起复为秘书郎,迁著作郎,历知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皆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因病逝世,年仅三十八岁,其词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阔大而情调哀伤,多抒发爱国思想,亦有吟咏自然景物之作,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译文:
秋风无情地催促我应当归去,湘水和湘山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这次离开江南没有别的事情,只将心中的事情托付给渔夫的蓑衣。
释义:
诗人通过描绘秋风、湘水和湘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此地时的复杂情感,秋风象征着离别和无奈,湘水和湘山则代表了诗人在此地的经历和记忆,留下了许多遗憾和不舍,诗人表示,自己离开江南并没有其他特别的事情,只是将心中的情感寄托在渔夫的蓑衣上,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秋风起兴,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无奈和不舍,秋风作为自然界的意象,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萧瑟,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湘水和湘山的描绘,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诗人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最后两句,诗人以渔蓑为寄托,将自己的心事和情感都融入其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和释然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孝祥在与友人沈文伯离别时所作,当时,张孝祥可能因公务或私事需要离开江南,而沈文伯则可能是他的好友或同事,在离别之际,张孝祥深感不舍和遗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留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诗人也展现了自己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