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诗坛不可攀,岂期于此得窥斑。的解释

小星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诗坛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旧说诗坛不可攀,岂期于此得窥斑。

才情横溢如江海,格调清新似碧山。

字字珠玑光灿烂,句句锦绣映天颜。

今朝有幸亲瞻仰,愿把诗心共月谈。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性灵说”,与沈德潜主张的“格调说”、翁方纲主张的“肌理说”、王士禛主张的“神韵说”合称为清代四大诗歌理论。

译文

过去都说诗坛高不可攀,没想到在这里能够窥见一斑。

才情就像江海一样横溢,格调清新如同碧山一般。

每个字都如同珠玑般光彩夺目,每句话都如同锦绣般映照天颜。

今天有幸亲自瞻仰,希望把诗心与明月共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坛的敬仰与向往,以及自己在诗坛中得以一窥究竟的喜悦之情,首句“旧说诗坛不可攀”点出过去人们对诗坛的敬畏之心,次句“岂期于此得窥斑”则表达了作者意外得以窥见诗坛风采的惊喜,后两句则是对诗坛才情与格调的赞美,以及自己愿与诗心共谈的愿景。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作者通过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将诗坛的崇高与自己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与次句之间的转折,既体现了作者对诗坛的敬畏之心,又表达了意外得以窥见诗坛风采的惊喜,后两句则是对诗坛才情与格调的赞美,以及对诗心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袁枚在游览或参加某个诗会时所作,在清代,诗坛繁荣,文人墨客众多,袁枚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对诗坛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游览或参加诗会时,他感受到了诗坛的魅力与风采,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喜悦,这首诗也体现了袁枚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作为诗人的自信与豪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