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足迹遍江南,我亦飘零老不堪。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君行足迹遍江南,我亦飘零老不堪。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如今你漂泊江南各地,行踪不定;我也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生活无着,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丽的时候,在这落花纷飞的时节,又与你重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也流露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彼此凄凉流落的感慨都寓于其中。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君行足迹遍江南,我亦飘零老不堪”写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也包含着诗人对繁华易逝、盛衰无常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彼此凄凉流落的感慨都寓于其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诗人飘泊异乡,碰巧遇见了同样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诗人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的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