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纷往往竞趋奇,半额真同慕广眉。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世态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世纷往往竞趋奇,半额真同慕广眉。

人海茫茫争逐利,谁人识得本来痴。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写诗要写出个性,反对摹仿古人,论诗主张独创性,所作诗文不拘格套,新奇灵活,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译文

世间纷扰,人们往往竞相追求新奇的事物,就像人们争相模仿广眉(一种流行的眉形)一样,在人海中茫茫一片,大家都在争夺名利,又有谁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与痴迷呢?

释义

世纷往往竞趋奇:世间纷扰复杂,人们常常追求新奇、独特的事物。

半额真同慕广眉:这里用“半额”比喻人们盲目跟风,争相模仿流行的风尚,如同都羡慕并模仿广眉一样。

人海茫茫争逐利:在茫茫人海中,大家都在为了利益而奔波、竞争。

谁人识得本来痴:又有谁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与执着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世间人们竞相追求新奇、争夺名利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中纯真与痴迷的深刻洞察,首句“世纷往往竞趋奇”直接点明了主题,揭示了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次句“半额真同慕广眉”则以具体的例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盲目跟风、争相模仿的风气,后两句“人海茫茫争逐利,谁人识得本来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名利场中,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内心的那份纯真与执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在观察社会现象和人性特点的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了人们追求新奇、争夺名利的盲目与浮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见解,通过这首诗,袁枚表达了对人性中纯真与痴迷的珍视和呼唤,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