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老
唐·杜荀鹤
谁怜老去斗升禄,未博平生灯火劳。
金带紫袍空满袖,不知多少寒门高。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生于846年,卒于904年,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朱温赏识,入为馆职,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有谁能够怜惜我这年迈之人,为了区区斗升之禄而奔波?我一生都在灯火下辛勤劳作,却未能换来应有的回报,那些身着金带紫袍的高官们,虽然满袖春风,但他们可曾知道,有多少出身贫寒的士子,仍在为生计和前程而苦苦挣扎?
释义
“谁怜老去斗升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迈仍需为生计奔波的无奈与感慨;“未博平生灯火劳”则是对自己一生辛勤付出却未能得到应有回报的哀叹,后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贫富悬殊,表达了对寒门士子的深切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晚唐社会的现实,诗人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寒门士子的同情,前两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创作背景
杜荀鹤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出身贫寒,虽才华横溢,但多次应举不第,生活困顿,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无奈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寒门士子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