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都城庄院
唐·韦庄
安石榴花照眼明,去年四月在都城。
青帘白壁无余事,重见金陵惆怅情。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石榴花红艳如火,分外耀眼,让人想起去年四月时在都城(长安或洛阳,此处泛指京城)见到的情景,那青色的帘幕、洁白的墙壁,一切仿佛都未改变,但当我再次来到这金陵(此处可能借指都城,或实指南京,因历史变迁,金陵有时也泛指古都),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与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榴花的鲜艳,勾起诗人对去年在都城所见景象的回忆,青帘白壁作为背景,象征着环境的宁静与未变,而“重见金陵惆怅情”则表达了诗人再次回到此地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赏析
韦庄此诗以石榴花开篇,以其鲜艳夺目之姿,迅速抓住读者眼球,同时引出时间上的回溯——去年四月,石榴花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承载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青帘白壁的描写,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惆怅情绪相呼应,最后一句“重见金陵惆怅情”,将个人情感与时空变迁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深刻感悟,使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切考证,但从内容推测,很可能是韦庄在经历了一段离乡背井、漂泊流离的生活后,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都城时所作,此时的他,或许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而是历经沧桑、饱尝人间冷暖的中年人,面对熟悉的景致,心中却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惆怅与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怀旧与感伤之情的诗作,通过石榴花的意象,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