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陈与义
雨余山色郁苍苍,云气千峰乱晚光。
想见诸公方痛饮,坐看云脚度山腰。
作者及朝代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春日》一诗最为人所称道,南渡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苦难而逐渐成熟,作品多写离乱时的感慨,风格一变而为沉郁悲壮,与杜甫诗风相近,他曾因对杜甫的推崇而作《次韵尹潜感怀》,诗中说:“老杜春秋三百篇,衮衮雄辞今尚传,更使儒生师百世,从来贼子怕流芳。”高度赞扬了杜甫及其诗作,他学杜甫最有心得,是江西诗派后期之领袖,曾写有《与大光论学书》,对江西诗派作了总结。
译文
雨后的山色更加苍翠浓郁,云雾缭绕在千峰之间,傍晚的阳光在云气中闪烁变幻,想象着各位朋友正在痛快地饮酒,而我则悠然自得地坐着观看云彩从山腰缓缓飘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间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雨余山色郁苍苍”写出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浓郁;次句“云气千峰乱晚光”则通过云气与晚光的交织,展现了山间的变幻莫测;后两句“想见诸公方痛饮,坐看云脚度山腰”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两句通过对雨后山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神秘,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想象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悠然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现实,他更加珍视友情,怀念与朋友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在一次雨后漫步山间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们,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通过描绘雨后山间的美丽景色,以及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