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变体(含关键词“忍使碧桃抛密蕊,更堪高柳折轻条”意境融合)
春愁难遣意,独坐思遥遥。
忍使碧桃抛密蕊,更堪高柳折轻条。
梦回辽海远,愁对月明高。
黄莺休乱语,惊破美人腰。
(注:此变体为根据关键词及原诗意境融合创作,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诗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金昌绪(此处变体融合意境,但直接作者归属仍为金昌绪作为示例,实际变体非其原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金昌绪,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他的作品以五言绝句见长,尤以《春怨》一诗最为著名,该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妇女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
译文
(变体译文)
春日里愁绪难消,我独自坐着思念远方,怎能忍心看着碧桃花儿抛落紧密的花蕊,又怎能承受高柳枝条被轻轻折断的凄凉,梦中回到那遥远的辽海之边,醒来却只能面对高悬的明月,黄莺啊,请不要再胡乱啼叫,惊扰了我这美人的心绪。
释义
变体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中的碧桃抛蕊、高柳折条,以及主人公因思念远征亲人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变体诗巧妙地融合了原诗《春怨》的意境与关键词“忍使碧桃抛密蕊,更堪高柳折轻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碧桃抛蕊、高柳折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梦回辽海远,愁对月明高”等句,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虽然变体诗并非金昌绪原作,但我们可以从原诗《春怨》的创作背景中得到一些启示,唐代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代,许多男子被征召入伍,远离家乡,留下妻子儿女在家守候,金昌绪的《春怨》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通过一位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变体诗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关键词和意境,进一步丰富了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