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李商隐
昔者曾看紫柞花,今焉梅谢柳生芽。
春光易逝人易老,岁岁年年总叹嗟。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曾经观赏过那紫色的柞花盛开,如今梅花已经凋谢,柳树也抽出了新芽,春天的时光总是那么容易流逝,人的青春年华也同样短暂,每年每月都在为此感叹不已。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观赏紫柞花与今日梅谢柳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紫柞花和梅花、柳芽分别象征着过去的繁华和现在的新生,但无论是繁华还是新生,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的变迁,寓含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首句“昔者曾看紫柞花”以回忆开篇,营造出一种怀旧氛围;次句“今焉梅谢柳生芽”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后两句“春光易逝人易老,岁岁年年总叹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春日里,他看到梅花凋谢、柳芽新生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曾经的青春岁月和如今的衰老境遇,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春日感怀》,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