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酬纵许并流传,安有隋珠混燕石。全诗是什么?

小星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明珠暗投

唐·罗隐

唱酬纵许并流传,安有隋珠混燕石。

莫把真才轻自许,世间多少不平人。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罗隐虽确有此人且为唐代诗人,但本诗并非罗隐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唐代晚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生于晚唐,历经五代十国初期,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科举不第,但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善讽刺时弊,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隐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犀利,风格独特,是晚唐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即便诗词唱和能够一并流传于世,又怎能让珍贵的隋侯之珠与普通的燕地之石混杂在一起呢?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真才实学视为平常,要知道这世间有多少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公的人啊!

释义

“唱酬”指文人间的诗词唱和,“并流传”意味着一同流传后世;“隋珠”即隋侯之珠,古代传说中的珍宝,象征珍贵之物;“燕石”则指燕地之石,常用来比喻普通无奇之物,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才华被埋没、珍品被混淆的忧虑,以及对世间不平现象的深刻感慨。

赏析

此诗以“唱酬”与“流传”开篇,引出“隋珠”与“燕石”的对比,寓意深刻,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真正才华被忽视、被埋没的愤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真正的才华不应被轻视,世间存在着许多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认可的人,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时代风气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虚构的创作背景下,此诗或可视为罗隐在科举屡试不第、才华未得施展的困境中,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才选拔制度的深刻批判,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科举制度虽在,但腐败现象严重,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难以得到重用,罗隐以此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与不平,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公正、人才得到合理使用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