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已召吴公去,材秀何人是贾生。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怀古

唐·李商隐

治平已召吴公去,材秀何人是贾生。

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多少未平情。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国家治理太平之后,像吴公(指古代贤臣,如吴汉、吴玠等)那样的人才已被召回朝廷,但在这世间,又有哪位才华横溢的人能像汉代的贾谊(贾生)那样得到重用呢?我独自坐在小屋的窗前,清风拂袖,心中却充满了对世间诸多不平之事的感慨。

释义

首句“治平已召吴公去”表达了国家治理安定后,贤臣得到重用的理想状态;次句“材秀何人是贾生”则转折,提出疑问,暗示现实中才华横溢之人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重用和赏识;后两句“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多少未平情”则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通过独坐、清风拂袖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不平之事的深深忧虑和感慨。

赏析

此诗以怀古为题,实则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贤臣与当代才子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才埋没的忧虑,诗中“治平已召吴公去”与“材秀何人是贾生”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又揭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与不公,后两句则以景寓情,通过独坐小轩、清风拂袖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与对世事的忧虑融为一体,使全诗情感深沉而含蓄。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基于李商隐生平及时代背景的合理想象)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深感怀才不遇之时,晚唐时期,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李商隐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难以施展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怀古之作,表达了对古代贤臣得到重用的向往,以及对当代社会人才埋没、世事不平的深刻忧虑,也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