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入朝曲
唐·杜荀鹤
朝发襄阳道,夕至洞庭湖。
洞庭青草绝馀寇,沅水武溪俱力耕。
长天无氛秽,日月耀光晶。
入朝簪笏见天子,别殿承恩赐玉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湖南观察使李询幕府,任从事,杜荀鹤的诗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诗风质朴自然,有“言近旨远”的特点,他的部分作品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时政的批判,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清晨从襄阳出发,傍晚就抵达了洞庭湖畔,洞庭湖与青草湖一带已经肃清了残余的寇盗,沅水和武溪两岸的人们都在辛勤地耕作,天空中没有一丝阴霾,日月的光辉璀璨夺目,我入朝为官,头戴簪笏拜见天子,在偏殿里承受了皇上的恩赐,获得了一枚珍贵的玉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襄阳出发,一路行至洞庭湖,沿途所见到的和平景象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诗中“洞庭青草绝馀寇,沅水武溪俱力耕”两句,既表现了战乱平息后的安宁,又展现了人民勤劳耕作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民勤劳品质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行旅为线索,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和社会景象,展现了晚唐时期社会的某些侧面,诗中“长天无氛秽,日月耀光晶”两句,以天空的无瑕和日月的明亮,象征了社会的清明和国家的昌盛,而“入朝簪笏见天子,别殿承恩赐玉璜”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入朝为官的荣耀和受到皇恩的喜悦,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入朝为官之后,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荀鹤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和平安宁的景象和人民勤劳耕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民勤劳品质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入朝为官后的喜悦和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