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夜光明月虽防暗,白日青天不碍知。
万法本闲人自闹,一心如水定无移。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禅理诗的创作,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夜晚的明月虽然能防备黑暗,但白天的青天却不会妨碍人们知晓光明,世间万法本就清闲自在,只是人心自己纷扰不宁;只要内心如水般平静,就能保持定力,不为外物所动。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夜晚的明月和白天的青天,表达了光明与黑暗、纷扰与宁静的哲理,首句“夜光明月虽防暗”指出明月能驱散黑暗,带来光明;次句“白日青天不碍知”则强调青天白日之下,光明无所不在,人们自然能知晓,后两句“万法本闲人自闹,一心如水定无移”则进一步阐述,世间万物本自清闲,是人的心念造成了纷扰;只要内心保持如水般的平静,就能不为外物所动,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定力。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喻,深刻揭示了佛教中关于心性的哲理,首联通过对比明月与青天,展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统一,暗示了人心的善恶、明暗并存,颔联则进一步指出,人心的纷扰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的心念,尾联以“一心如水”为喻,强调了内心平静的重要性,只有内心如水般平静,才能不为外物所动,达到真正的宁静与自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可以推测,释绍嵩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对佛教心性理论的深刻体悟之中,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佛教中关于心性的哲理寓于其中,旨在引导人们认识内心的清净与宁静,从而摆脱纷扰与执着,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在,这首诗也反映了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的深厚修养和卓越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