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桥危亭亦高,柳阴直下有鱼舠。出自哪首诗?

风云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溪桥晚兴

宋·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溪上桥危亭亦高,柳阴直下有鱼舠。

倚阑惆怅无人会,数遍阑干十二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协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郑协,字正则,号璧山,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郑协擅长描绘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其诗作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译文

在寂寞的亭子旁边,是荒凉的渡口;春天的水流涨满了河岸,绿草如茵,傍晚的阳光洒落在河面上,有人悠闲地站在那里;满袖的杨花随风飘散,他静静地听着杜鹃鸟的啼叫,溪上的桥高高架起,亭子也耸立在旁;柳树的阴影下,小船静静地停泊,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满心惆怅却无人理解;一遍遍地数着栏杆,直到远处的第十二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溪桥、亭子、柳树、小船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寂寞”、“野渡”、“闲立”、“惆怅”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中的“杨花”、“杜鹃”等意象,也增添了作品的感伤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桥晚兴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和颔联通过“寂寞亭基”、“春流平岸”、“一川晚照”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溪上桥危”、“柳阴直下”、“倚阑惆怅”等词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诗中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傍晚,独自漫步于溪桥边,看到眼前的景象触发了内心的情感,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忧郁和惆怅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溪上桥危亭亦高,柳阴直下有鱼舠”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重要的情感渲染作用,但并非全诗的核心所在,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整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