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厥大九州间,此地吞潴未觉悭。全诗是什么?

小编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君山

唐·雍陶

洞庭厥大九州间,此地吞潴未觉悭。

万古四蹄攒一鼻,何曾朝谒圣君颜。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大中八年(854年),举进士,曾任侍御史,他的诗歌以写景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洞庭湖在九州之间显得如此巨大,它容纳了如此多的水流却从未显得吝啬,而那君山上的山峰(此处以“四蹄攒一鼻”形象地描绘君山形状),自古以来就屹立在那里,却从未有机会朝拜过圣明的君主。

释义

洞庭厥大九州间:形容洞庭湖在九州(古代中国的地理划分)之间显得非常巨大。

此地吞潴未觉悭:指洞庭湖容纳了大量的水流,却从未显得吝啬或不足。

万古四蹄攒一鼻: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君山的形状,如同四蹄聚集在一个鼻子周围。

何曾朝谒圣君颜:暗指君山虽然壮丽,却未能有机会得到君主的赏识或朝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广阔与君山的独特形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敬畏,首句“洞庭厥大九州间”直接点出洞庭湖的宏大,次句“此地吞潴未觉悭”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容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后两句则转而描绘君山,以“四蹄攒一鼻”的奇特形象,展现了君山的独特魅力,并以“何曾朝谒圣君颜”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虽美却未能得到应有赏识的惋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雍陶游历洞庭湖时,被其壮丽景色所震撼,从而有感而发,洞庭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其广阔的湖面、丰富的生态以及周边的山水风光,历来是文人墨客竞相描绘的对象,雍陶在游历此地时,被洞庭湖的宏大与君山的奇特所吸引,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赞美与感慨的诗歌,诗中的“何曾朝谒圣君颜”也可能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赏识的感慨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