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悰却数离家日,腊尽春回方始归。全诗是什么?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家

宋·陈与义

无悰却数离家日,腊尽春回方始归。

梦绕云山心似絮,身随明月到柴扉。

梅花落尽寒犹在,柳色青时暖渐归。

回首故园何处是,烟波江上暮云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对后世影响深远,陈与义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但其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译文

无聊地数着离家的日子,直到腊月过完,春天来临才踏上归途,梦中绕着云山心绪如飞絮般飘忽,身体却随着明月回到了家乡的柴门前,梅花落尽寒意犹存,柳色青时暖意渐浓,回首望向故园,它究竟在何处?只见烟波浩渺的江上,暮云在缓缓飘飞。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首联“无悰却数离家日,腊尽春回方始归”直接点出诗人无聊地数着离家的日子,直到春天来临才踏上归途,颔联“梦绕云山心似絮,身随明月到柴扉”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和归心似箭的心情,颈联“梅花落尽寒犹在,柳色青时暖渐归”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温暖生活的向往,尾联“回首故园何处是,烟波江上暮云飞”则以苍茫的江景和暮云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难以言表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归家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离家日子的无聊和无奈,又有对归家途中的憧憬和喜悦;既有对家乡温暖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流离失所、历经战乱之后,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地区陷入战乱之中,陈与义作为一位文人,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四处漂泊,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深深地思念着家乡和亲人,渴望能够早日回到他们的身边,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