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花子
宋·陈与义
含笑初无巧笑容,未知名字复谁从。
红纱帐里透芳信,碧玉盘中缀锦丛。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东。
风流自是神仙品,莫向人间争宠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文,长于咏物,诗风明净,温润圆转,题材广泛,体物精细,致意幽深,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词作虽不多,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作有《简斋集》。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诗人,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流离,其诗歌创作在内容上、风格上都有较明显的转变,前期清新明快,后期悲壮苍凉,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身世之悲,他的词作虽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既有苏轼的豪放,又有秦观的婉约,是宋代词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作家。
译文
那含笑的花朵初绽时并无巧笑般的容颜,我尚不知它的名字又怎能追随它的芳踪呢?红纱帐中透出阵阵芳香的信息,碧玉盘中点缀着繁花似锦的花丛,她云鬓半偏刚从睡梦中醒来,花冠未整便走下堂东,她天生风流宛如神仙般的姿质,何必向人间去争那宠爱的容颜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未知名字的花朵,展现了其自然、清新、脱俗之美,诗人以“含笑初无巧笑容”起笔,既点出了花朵的含笑之态,又强调了其不加雕饰的自然之美,接着通过“红纱帐里透芳信,碧玉盘中缀锦丛”等句,进一步描绘了花朵所处的环境和其繁盛之态,最后以“风流自是神仙品,莫向人间争宠容”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花朵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世俗争宠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花喻人,通过对未知名字花朵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脱俗的品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朵的形态、色彩和所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人也通过“风流自是神仙品,莫向人间争宠容”等句,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世俗争宠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坎坷,诗人可能感到无奈和迷茫,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世俗争宠的淡泊态度,这首诗既是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自我精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