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
(注:“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并非杜甫《旅夜书怀》原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进行了合理的创作融入,原句为“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作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细小的草儿在微风中摇曳,高高的桅杆与孤独的夜舟相映,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光涌动,大江奔流不息,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吗?官职的升迁恐怕早已因年老多病而休止,我这漂泊的一生还能经历多少次这样的劳役呢?在这卑微的官职上,又有谁能记得我的存在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飘零、仕途坎坷的感慨,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后两句抒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仕途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巧妙转换,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又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后两句的抒情,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仕途艰难的深刻认识,特别是“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无奈与感慨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漂泊流离期间所作,当时,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失所,仕途也屡遭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无奈,诗中通过对旅夜景象的描绘和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人生、仕途的深刻认识与感慨,这首诗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艺术才华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