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韦应物
嗟我作吏岂俗徒,虽非计然念则熟。
春风吹雨过青山,闲花野草皆鲜馥。
踟蹰欲去还复留,日高未起卧东厢。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晚年闲居滁州、江州等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高洁,韦应物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和人生的美好,他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唉,我身为官吏难道只是为了世俗的功名吗?虽然我不是像计然那样精通经济之道的人,但对于世事人情却有着深刻的思考,春风吹拂着细雨掠过青山,闲花野草都散发着清新的香气,我犹豫不决,想要离去却又留连忘返,太阳已经高升,我还躺在东厢的床上没有起来,为官的情思和羁旅的愁绪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到凄凉,春天已经过半,但我的心情却像秋天一样迷茫。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韦应物对为官生涯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嗟我作吏岂俗徒”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为官生涯的质疑和反思,次句“虽非计然念则熟”则进一步说明诗人虽然不擅长经济之道,但对于世事人情却有着深刻的思考,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为官生涯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背景下创作的,韦应物虽然出身贵族世家,但仕途并不顺利,晚年更是闲居滁州、江州等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应物对为官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