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尽室依此行,意谢侏儒奉囊粟。全诗是什么?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杜甫

频年尽室依此行,意谢侏儒奉囊粟。

吾道由来似长沙,岁晚还家望故庐。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雪里江船弄长笛,此中哀怨甚胡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多年来全家都依靠这条路(指仕途或迁徙之路)生活,我已无意再像侏儒那样为了俸禄而苟且,我的道路一直就像被贬谪到长沙的贾谊一样坎坷,到了年末只想回到家乡,遥望那熟悉的旧居,荒凉的村庄里正值建子月(农历十一月),只有一棵老树陪伴着我的家,雪中的江面上传来船工吹奏的长笛声,这其中的哀怨之情甚至超过了胡笳。

释义

频年尽室依此行:多年以来,全家都依靠着这种生活(指仕途奔波或迁徙)过活。

意谢侏儒奉囊粟:我已无意再像那些为了俸禄而苟且的侏儒一样生活,侏儒在此处比喻那些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依附权贵、失去气节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联“频年尽室依此行,意谢侏儒奉囊粟”直接点明了诗人多年来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无奈与厌倦,颔联“吾道由来似长沙,岁晚还家望故庐”则借用了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渴望,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荒凉的村庄、孤独的老树以及雪中江船的长笛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典故引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杜甫晚年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杜甫已经历了多年的仕途奔波和人生坎坷,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