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郑二员外
唐·皇甫冉
羁心看旅雁,晚泊依秋草。
海客乘天风,征帆俨飞鸟。
尽室经年曾未厌,一官千里去难留。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头。
作者及朝代
皇甫冉,唐代诗人,约公元717年-约771年(唐玄宗开元五年至唐代宗大历六年),字茂政,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人,著名状元陆扆之舅,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后避乱居义兴,多所著述,与刘长卿友善,工诗,词调雅畅,擘画亦工,与弟皇甫曾齐名,时称“二皇甫”。
作者简介
皇甫冉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离别之情,在唐代诗坛上,皇甫冉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声名显赫,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羁旅之心看着南飞的旅雁,傍晚时分停泊在秋草丛生的岸边,海客乘着天风扬帆而去,征帆高挂宛如飞鸟翱翔,全家人多年在此地生活却未曾厌倦,但一旦为官千里之外便难以留下,离别时不要过于惆怅,看那宝刀上的环扣,预示着我们会再次相见。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郑二员外时的情景和心情,首联以旅雁和秋草为背景,烘托出离别的氛围;颔联通过海客乘风的形象,比喻友人远行的迅速和决绝;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在此地生活的怀念,以及为官远行难以留下的无奈;尾联则以宝刀头为喻,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希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离别的愁绪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颈联“尽室经年曾未厌,一官千里去难留”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在此地生活的怀念和不舍,又揭示了为官远行的无奈和艰辛,尾联则以宝刀头为喻,寓意深远,既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希望,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皇甫冉在送别友人郑二员外时所作,当时,郑二员外即将远赴他乡为官,诗人深感离别之苦,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厚友谊,以及他对人生离别和仕途坎坷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