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何才谪此长。

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官场失意,多次被贬谪,刘长卿的诗风清新自然,尤擅五言律诗,多抒发仕途不顺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

译文

我在贾谊曾经贬谪居住过的长沙旧宅徘徊,感慨万分,贾谊被贬谪在这里,万古以来只留下他这位楚地客子的悲哀,秋草凋零,我独自寻觅着人去后的遗迹,寒林空寂,斜阳映照下更显得凄凉,汉文帝虽然有道,但对待贾谊这样的才子仍然寡恩薄情,贾谊究竟有什么罪过,竟被贬谪到长沙这么长的时间?就像司马相如一样,因厌倦游宦生涯而心生疲倦;又如曲逆侯陈平,虽才华出众,却直到年老仍未得封侯。

释义

这首诗通过凭吊西汉文学家贾谊的故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的遭遇,奠定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颔联描绘贾谊故宅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渲染悲情;颈联议论贾谊的遭遇,表达对汉文帝寡恩薄情的批判;尾联则借司马相如和陈平的典故,抒发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深,诗人通过描绘贾谊故居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贾谊悲剧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尾联的典故运用巧妙,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

创作背景

刘长卿在唐代宗大历年间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因性格刚直而多次被贬,这首诗是他在贬谪途中经过长沙时,凭吊贾谊故居有感而发,贾谊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后因遭人谗毁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刘长卿在贾谊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借凭吊贾谊故居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