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江外,顾影无如白发何。
自昔骚人半此州,不因放逐即淹留。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作多写贬谪飘流之感,情调悲凉,词旨悲苦。
作者简介
刘长卿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终未得志,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影响,多抒发个人遭遇和时代变迁的感慨,他的五言诗尤为出色,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五言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我的一生哪里想到会有这意外的优诏,世事难料,我只得暂且学习醉歌来排遣愁绪,江上月明之夜,胡雁飞过,淮南树木凋零,楚山显得更加苍凉,寄居在沧江之外,我暂且感到欣慰,但顾影自怜,白发已生,又能怎么办呢?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都在这江州停留,他们不是因为被放逐,就是因为自愿淹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被贬谪后的无奈和愁绪,诗人通过描绘江上月明、胡雁飞过、淮南木落、楚山苍凉的景象,烘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悲凉,诗人也表达了对江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认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地,他们或因放逐,或因自愿,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诗中“自昔骚人半此州,不因放逐即淹留”一句,既是对江州历史文化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文人骚客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传统的认同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被贬谪到江州时所作,当时,他因事下狱,后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期间,他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愁绪,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政治动荡中的无奈和挣扎,以及他们对文学传统的坚守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