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山居人迹稀,昼静春禽啼。
从渠见者不著目,亦胜长安纷市鬻。
岩花涧草自幽芳,水声松韵长清淑。
何必求仙访九嶷,此生终是适吾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甚密,其诗作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居住在山林中,人迹罕至,白天格外宁静,只有春天的鸟儿在啼叫,任凭那些世俗之人看不见我,不关注我,但这里的生活也远比长安那喧嚣纷扰的市场要好得多,山岩上的花朵和溪涧边的野草自然散发着幽香,流水声和松涛声长久地回荡着,清新宜人,何必去寻求仙药、探访九嶷山呢?此生能在这适合我的居所中度过,就已经足够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首联点明山居环境的清幽,颔联通过对比,强调山居生活的优越性;颈联进一步描绘山居环境的自然之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自然之美以及自己超脱世俗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从渠见者不著目,亦胜长安纷市鬻”一句,既是对世俗之人的不屑,也是对山居生活的自豪,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中度过,他热爱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