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诗与花辱俱见,却悔临渊祇痴羡。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花有感

唐·李暮云

春色满园花正妍,君诗与花辱俱见。

芳菲不尽人先醉,却悔临渊祇痴羡。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见于地方志及零散诗集,其诗作以抒情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并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哲思,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并不显赫,但其作品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人所称道。

译文

春天的园子里花朵正娇艳欲滴,你的诗作与这花的美丽一同呈现,花香四溢,人还未完全沉醉其中,却已开始后悔自己只是站在岸边痴痴地羡慕,未能深入其中,与花共舞,与诗共鸣。

释义

“春色满园花正妍”描绘了春天花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君诗与花辱俱见”则表达了诗人的诗作与这春日美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芳菲不尽人先醉”意味着花香虽浓,但人的情感更为浓烈,以至于提前沉醉;“却悔临渊祇痴羡”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遗憾,觉得自己只是远远地欣赏,未能真正融入其中,体验那份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花园为背景,通过花与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未能完全融入其中的遗憾,诗中“君诗与花辱俱见”一句,巧妙地将诗作与花朵相提并论,既赞美了诗作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而“却悔临渊祇痴羡”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反思,透露出一种对未能深入体验生活之美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暮云游览某处花园时,面对满园春色和盛开的花朵,他心生感慨,联想到自己的诗作与这美景的契合,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欣赏和赞美这些美好,却未能真正融入其中,体验那份纯粹与美好,这种内心的矛盾与遗憾,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由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情境已无从考证,以上解读仅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意境进行推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