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
船窗睡起日三竿,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并非直接出自曾几最著名的《三衢道中》全诗中的连续两句,而是根据诗意和风格模拟的情境句,用以展现曾几诗中常见的旅行与儿童活泼好奇的情景,为便于解析,这里将其融入一个假设的扩展版《三衢道中》情境中。)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诗歌多写自然景物,讲究炼字炼句,风格活泼,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为陆游的老师,有《茶山集》。
译文
(扩展版意境翻译)
梅子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是晴朗的天气,我乘着小舟到达小溪尽头,然后改走山路继续前行,沿途的绿荫与来时一样浓郁,还增添了四五只黄鹂的欢鸣,孩子们厌倦了安静,喜欢热闹的村落,一路上不停地问船夫还有几里路到,在船舱中小憩醒来,已是日上三竿,风平浪静,池塘中的莲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释义
儿曹:指孩子们。
厌静欣聚落:厌倦了安静的环境,喜欢热闹的村落。
数问篙师行几里:多次询问船夫已经行进了多少里路。
日三竿:形容时间已近中午。
风定池莲自在香:风停了,池塘中的莲花静静地散发着香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子黄时的晴好天气、小溪泛舟、山路行走、绿荫黄鹂以及孩子们对村落的好奇与期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旅行画卷,特别是“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活泼好奇、急于到达目的地的心情,增添了旅途的趣味与温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体现了曾几诗歌中常见的闲适与淡泊之情。
创作背景
虽然“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并非直接出自《三衢道中》原文,但曾几的诗歌多反映其游历山水、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他曾在多地任职,旅途中常有诗作记录所见所感。《三衢道中》便是其描绘浙江衢州一带自然风光与旅行心情的佳作,假设的扩展版情境,则是基于曾几诗歌中常见的旅行主题与儿童形象,试图还原一个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旅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