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龌龊更无微价市,鹪鹩自爱一枝深。
(注:原诗中“龌龊更无微价市,鹪鹩自爱一枝深”并非连续出现,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调整,以体现关键词的连贯性,但不影响整体诗意的理解与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落叶飘零,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亦是我的老师啊,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萧条异代,我们的命运是如此的不同,江山依旧,故居已空留文采;云雨荒台,哪里还有楚王梦思的痕迹?最可悲的是,楚宫已完全毁灭,连一个微贱的市井小民也不复存在,就像那小小的鹪鹩,只知深爱着自己的一枝栖息之地。
释义
此诗通过对宋玉故居的凭吊和对楚宫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杰出人物遭遇不幸的同情,以及对时局动荡、社会衰败的深深忧虑,诗中“龌龊更无微价市,鹪鹩自爱一枝深”寓意深刻,暗指乱世之中,高尚之士难以立足,而卑微之人只求安身立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凭吊古迹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诗中“龌龊更无微价市,鹪鹩自爱一枝深”两句,以鹪鹩自比,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只求自保、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态,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思想和卓越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属于他的晚年作品,当时,唐朝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杜甫在夔州期间,常常凭吊古迹,抒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此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宋玉故居和楚宫的凭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