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别徐州相
唐·韦应物
圣朝既有徐州相,
得路仍知异日心。
海内翱翔久倦鸟,
天边零落欲栖林。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与和谐,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圣明的朝代里有了您这位徐州的长官,
您深知未来的道路,也明白我内心的志向。
我如同一只长久翱翔于海内的倦鸟,
现在渴望栖息在天边那片宁静的树林中。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赠别徐州相(即徐州刺史)之作,首句“圣朝既有徐州相”赞美了朝廷的英明和徐州相的德才兼备;次句“得路仍知异日心”表达了诗人对徐州相知人善任、理解自己未来志向的感激与信任;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长久飞翔而疲惫的鸟儿,渴望找到一片栖息之地,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徐州相的敬仰与感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仕途的疲惫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诗中“倦鸟”与“栖林”的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体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之后,当时,韦应物可能正在与徐州相告别,面对仕途的艰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他深感疲惫与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应物写下了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徐州相的感激与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个人的情感与追求,也折射出唐代士人普遍面临的仕途困境与心灵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