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浯溪赋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璿之戏墨万之诗,不到浯溪坐可知。
元颂摩崖光五色,中兴碑刻动天机。
春风吹我浯溪去,快读丰碑洗眼疲。
更欲小留题绝壁,却愁石烂海枯时。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构思新巧,风格幽默风趣,清新活泼,十分动人。
译文
璿(此处可能指某位书法家或文人)的戏墨与万的诗作,即便不到浯溪也能想象其美妙,元结的颂文刻在崖壁上,光彩夺目,如同五色之光;中兴碑刻更是动人心弦,蕴含着天机,春风吹拂,我前往浯溪,畅快地阅读那些丰碑,洗去了眼睛的疲惫,更想在这绝壁上小留题字,却又担心等到石烂海枯之时,字迹早已消失无踪。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对浯溪碑刻的赞美与向往,首句提到璿的书法与万的诗作,暗示了浯溪的文化底蕴深厚,诗人用“元颂摩崖光五色,中兴碑刻动天机”来形容元结颂文的绚丽与中兴碑刻的深刻,表达了对这些碑刻艺术的极高评价,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亲自前往浯溪,欣赏碑刻,并想留下自己题字的愿望,但又担心时间的流逝会让一切化为乌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浯溪碑刻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对比与想象,将璿的书法、万的诗作与浯溪的碑刻相联系,突出了浯溪文化的独特魅力,诗人对元结颂文与中兴碑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碑刻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与对永恒的向往,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浯溪期间,浯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西南湘江之滨,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发现并命名的,这里风景秀丽,碑刻林立,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杨万里在游历浯溪时,被这里的碑刻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浯溪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