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分谩与一篇诗,筝笛纷纷敢谓知。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4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临分谩与一篇诗,筝笛纷纷敢谓知”,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酬乐天别后见寄绝句四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酬乐天别后见寄绝句四首·其二

唐·元稹

临分谩与一篇诗,筝笛纷纷敢谓知。

从此三山三十里,长须重与故人期。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仕途,历任监察御史、授校书郎、左拾遗等职,一度拜宰相,在李逢吉策划下,贬为同州刺史,后为太子少保,穆宗即位,迁尚书右丞,元和十五年(820年)卒,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文集《元氏长庆集》等。

译文

临别时我随意地写了一首诗赠给你,对于筝笛之音我怎敢说自己真正懂得呢?

从此以后,我们虽然相隔三十里的三山之间,但我会期待着与你再次相见,重续友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厚谊,首句“临分谩与一篇诗”写临别时赠诗给友人,表现出一种随意而真挚的情感;次句“筝笛纷纷敢谓知”则自谦地说自己对音乐(以筝笛为代表)并不精通,不敢妄加评论;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再次相见的期待和深情。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临别赠诗和自谦不懂音乐两个细节,展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后两句的期待和深情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稹与白居易分别后,白居易寄诗给元稹,元稹回赠的四首绝句中的第二首,元稹与白居易是好友,两人经常互相寄诗表达情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元稹对与白居易分别后的不舍和对再次相见的期待,也体现了元稹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情和深情厚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