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胸次有,渭北江东脚底频。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将军山居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光风霁月胸次有,渭北江东脚底频。

云卧稳便千顷翠,风清闲占一窗春。

闲花野草皆堪赏,远山幽林也自亲。

莫道此中无胜事,曾容高卧谢将军。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文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其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致力于革新,但未能得到重用。

译文

胸怀中自有光明磊落如清风明月般的品格,足迹频繁地踏遍渭北江东。

在千顷翠绿的林间安稳地卧云而眠,清风悠闲地占据了一窗春色。

闲花野草都值得欣赏,远山幽林也自然亲近。

不要说这里没有美好的景致,这里曾经是高卧的谢将军所容身的地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李将军山居的清幽环境和将军的豁达胸怀,首联“光风霁月胸次有,渭北江东脚底频”赞美将军胸怀坦荡,如清风明月般光明磊落,且足迹遍布各地,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山居的自然美景和将军的闲适生活,尾联以“莫道此中无胜事,曾容高卧谢将军”作结,强调这里虽非繁华之地,却也有其独特的胜景和故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将军山居的自然环境和将军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诗中“光风霁月”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将军的胸怀和品格,而“渭北江东脚底频”则表现了将军的阅历和见识,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幽的山林之中,尾联的典故运用巧妙,既点明了山居的历史底蕴,又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览李将军山居时所作,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深感失望,他常常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李将军山居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也借李将军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