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兴
唐·杜牧
多少诗情浑漫兴,烟云不隔四山秋。
因惊远雁无多字,欲问征鸿第几楼。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塞收。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虚构,因为直接符合“多少诗情浑漫兴,烟云不隔四山秋”这一特定句式的杜牧原诗并不存在,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和咏史诗,杜牧的诗风清新俊逸,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这漫天的诗情画意仿佛都是随意挥洒的兴致,烟云缭绕,却丝毫不能阻挡四周山峦的秋色,因远飞的大雁传来的书信简短而惊讶,想要询问那征鸿究竟停歇在哪一层高楼之上,稀疏的星星在雨中若隐若现,回旋的风在边塞之地渐渐停歇,萧萧的黄叶遮住了稀疏的窗户,我独自站在夕阳下,沉思着往事。
释义
首联“多少诗情浑漫兴,烟云不隔四山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诗情的勃发,烟云缭绕却挡不住秋色的弥漫,颔联通过远雁和征鸿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颈联描绘了雨中星星和回旋的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则以黄叶和夕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沉思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秋日的独特感悟和对往事的深深怀念,首联的“诗情浑漫兴”和“烟云不隔四山秋”既表现了诗人的才情横溢,又展现了秋色的无边无际,颔联和颈联通过远雁、征鸿、星星和风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色彩,尾联则以黄叶和夕阳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往事如烟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以虚构为杜牧在晚唐时期,面对国家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困境,内心充满忧虑和感慨,在一个秋日黄昏,他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和烟云,心中涌起无限的诗情画意,他也思念着远方的亲友和过去的时光,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诗篇,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杜牧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