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遇寺
唐·无名氏
古木参天映日边,
清幽小径入云烟。
从今更识林间寺,
再到不愁无主人。
作者简介
此诗作者为唐代无名氏,由于历史久远,具体身份已无从考证,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诗人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但也有一些佳作因缺乏详细记载而难以确定其作者,这首《山行遇寺》便是其中之一。
译文
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映照在日边的光辉之下,
一条清幽的小径蜿蜒深入云雾缭绕的山间。
从今以后,我更加熟悉了这隐藏在林间的寺庙,
再次到来时,便不再担心没有主人的热情款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偶遇一座寺庙的情景,首句通过“古木参天”和“映日边”描绘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古老与壮丽;次句“清幽小径入云烟”则进一步渲染了通往寺庙之路的神秘与幽静,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的喜爱之情,以及再次来访时的安心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寺庙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古木、小径、云烟等自然元素与寺庙这一人文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从今更识”和“再到不愁”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对这次偶遇的珍视和对未来再次探访的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但从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很可能是在唐代某个时期,一位诗人在山中游历时偶遇一座寺庙,被其清幽的环境和宁静的氛围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尤为兴盛,许多诗人喜欢游历山水,寻找灵感,这首诗便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