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矾水仙兄弟数
宋·刘克庄
山矾水仙兄弟数,姚魏称君真僣取。
天生大节本孤高,不合春风争媚妩。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清新自然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山矾与水仙如同兄弟一般,数量众多且各具风姿,而姚黄、魏紫这些牡丹品种却自称为花中之王,实在是僭越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山矾与水仙天生就拥有高洁的品格,孤高清雅,本就不应与那些春风中争艳斗媚的花朵相提并论。
释义
山矾水仙:山矾与水仙,均为清雅之花,此处用以比喻高洁之士。
兄弟数:形容数量众多,关系密切。
姚魏:姚黄、魏紫,均为牡丹名贵品种,此处代指牡丹。
僣取:僭越、妄取,指牡丹自封为花王,超越了其应有的地位。
大节:高尚的节操。
孤高:孤傲高洁。
不合:不应,不应该。
媚妩:妩媚,此处指争艳斗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矾、水仙与牡丹的不同品格,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世俗浮华的批判,山矾与水仙以其清雅孤高的品质,成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之花,而牡丹虽然艳丽,却因自封为花王而显得僭越和浮夸,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社会中追求名利、争艳斗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不讳而得罪权贵,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赞美山矾与水仙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世俗浮华的排斥,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中追求名利、争艳斗媚的现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