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谙林麓深堪隐,今见溪山远更明。的释义

风云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旧谙林麓深堪隐,今见溪山远更明。

长与白云为伴侣,时将野鹤作朋俦。

闲居竹阁吟风月,静听松风话古今。

尘世浮华皆不念,此中真意自分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抒发隐逸闲适之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早已熟悉山林深处是隐居的好地方,如今见到溪山更加遥远而明亮。

长久以来与白云为伴,时常将野鹤视为朋友。

在竹阁中悠闲地吟咏风月,静静地聆听松风谈论古今。

尘世间的浮华都不再挂念,这里的真意自然清晰明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首联“旧谙林麓深堪隐,今见溪山远更明”点明主题,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而眼前的溪山景色更加让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与白云、野鹤为伴,以及在竹阁中吟咏风月、聆听松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浮华的淡泊和对隐居真意的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溪山、白云、野鹤等自然元素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尘世浮华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失意后,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闲居山林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潮,在韦应物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