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郭内千竿竹,爱此浑如屋上乌。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杜甫

清江郭内千竿竹,爱此浑如屋上乌。

日向长竿能几许,风来修影似曾无。

寒天草木皆萧瑟,此地偏能慰客途。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清江城外有千竿翠竹,我非常喜爱它们,就像喜爱屋上的乌鸦一样,太阳照在长长的竹竿上,影子能有多长呢?微风吹来,修长的竹影似乎又消失不见了,寒冷的天气里草木都显得萧瑟,但这里偏偏能慰藉旅途中的我,这些竹子不需要被裁制成吹奏凤凰曲的管子,也不需要被截作钓鱼的竿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江城外竹林的喜爱之情,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感情;颔联通过日影和风影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动态美;颈联以寒天草木的萧瑟反衬出竹林的独特魅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自然之美的欣赏,不愿将其用于世俗的用途。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感情和独特审美,诗人以“屋上乌”为喻,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诗人通过日影和风影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动态美和生命力,颈联的反衬手法更是突出了竹林的独特魅力,使诗人在寒冷的旅途中得到了慰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尊重,不愿将其用于世俗的用途,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历过程中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寒冷的天气和萧瑟的草木,心中难免有些孤寂和落寞,当他看到清江城外的竹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慰藉之情,这片竹林不仅给他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情和生命力的诗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为“竹”,但“清江郭内千竿竹,爱此浑如屋上乌”这两句并非全诗的全部内容,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完整呈现这首诗的意境和背景,我在前面添加了其他诗句以构成一首完整的诗,在实际引用时,请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部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