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移石
唐·韦应物
移石动云根,秋声满故林。
空山无鸟过,穷巷有人寻。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乱后只疑随劫火,那知移向此间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移动石块时惊动了云根(指山石深处的云雾),秋日的声响充满了整个旧时的树林,空旷的山中没有鸟儿飞过,穷巷里却有人前来探访,我到山涧底下捡拾捆扎好的荆条作柴火,回来后用白石煮水品茶,战乱之后,我只怀疑这些石头可能已被战火焚毁,哪里知道它们竟被移到了这里来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移石、煮茶等生活细节,展现了其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乱后只疑随劫火,那知移向此间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后自然景物得以保存的惊讶与庆幸,也隐含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移石为引子,引出了一系列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中“空山无鸟过,穷巷有人寻”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山林的幽静与诗人的孤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处穷巷,但仍有人寻访,体现了其人格魅力与文学造诣,而“乱后只疑随劫火,那知移向此间来”两句,则借石言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后自然与人文景观得以保存的珍视与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辞官闲居期间,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深感世事无常,于是选择隐居山林,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移石、煮茶等生活细节,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借石言志,表达了对战乱后自然与人文景观得以保存的珍视与感慨,这种情感与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文学造诣与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