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唐·白居易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黍。
人愁荒岁减,天喜雨时苏。
地湿莎青蒨,林昏瘴嵯峨。
便觉儿童语音好,谢公今起慰苍生。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人文情怀。
译文
菜园干旱让我担忧葵菜和堇菜,农田干旱让我忧虑禾苗和黍子。
人们为荒年收成减少而发愁,上天却为及时降雨而欢喜。
地面湿润莎草变得青翠茂盛,林间昏暗瘴气缭绕山势巍峨。
此刻便觉得孩子们的说话声音也变得悦耳动听,感谢上天如今降雨安抚了天下苍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干旱给农作物和人们带来的忧虑,以及降雨后带来的喜悦和生机,诗人通过对比干旱与降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干旱与降雨带来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首联“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黍”直接点出干旱带来的忧虑,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人愁荒岁减,天喜雨时苏”通过对比人与天的不同态度,进一步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颈联“地湿莎青蒨,林昏瘴嵯峨”则描绘了降雨后地面湿润、莎草青翠、林间昏暗的景象,与前面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尾联“便觉儿童语音好,谢公今起慰苍生”以儿童的悦耳声音和感谢上天降雨安抚苍生作为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白居易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对干旱给农作物和人们带来的灾难深感忧虑,当终于迎来一场及时雨时,他内心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喜雨》诗,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天下苍生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