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挽文丞相
宋·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从容定有回天力,咫尺重闻曳履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虞集(1272年-1348年)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虞集,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自幼聪颖,早年受业于吴澄,后任大都路儒学教授、国子助教等职,虞集博学多闻,精于理学,诗文亦著称于世,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他的诗文风格典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手持金戈试图挽回夕阳下的败局,但南方的囚徒终究无法抵挡北风的侵袭,张良原本是为了报韩国之仇而出山,诸葛亮又怎会料到汉朝的国运已经转移,云遮暗了鼎湖,龙已远去,月明之夜,华表上的鹤迟迟未归,他(文天祥)从容不迫,定有回天之力,仿佛近在咫尺,又能听到他拖着鞋子走路的声音。
释义
此诗是虞集为悼念南宋末年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而作,诗中通过对比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突出了文天祥的忠诚与悲壮,首联写文天祥虽英勇抗敌,但终未能挽回败局;颔联以张良、诸葛亮为例,暗指文天祥虽怀忠贞之志,却无奈国运已衰;颈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文天祥的逝去和国家的沉沦;尾联则表达了对文天祥从容就义、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怀念。
赏析
虞集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他通过对文天祥生平事迹的回顾和赞美,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尾联“从容定有回天力,咫尺重闻曳履声”更是将文天祥的英勇无畏和从容就义精神推向了高潮,令人深感震撼。
创作背景
虞集创作此诗时,正值元朝统治时期,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学家和官员,虞集对南宋末年文天祥等抗元英雄的事迹深感敬仰,他通过创作此诗,不仅表达了对文天祥等英雄的怀念和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此诗也反映了虞集作为一位元代文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