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宗还北阙,十年法从对延英。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郑谏议

唐·李商隐

天子开昌运,群贤得茂名。

将军占太白,志在立功名。

皎皎青霞志,迢迢白玉京。

一代儒宗还北阙,十年法从对延英。

春闱连捷动京华,美酒十千醉万家。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溟。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上高楼望帝台。

万里江山通蜀道,一庭花月正徘徊。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他擅长诗歌创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天子开启了国家昌盛的运势,众多贤才都获得了显赫的名声,将军观测太白星象,立志要建立不朽的功勋,你那如青霞般高洁的志向,直指那遥远而神圣的白玉京(指朝廷),你作为一代儒学的宗师回到了皇宫的北门,十年来一直作为皇帝的顾问在延英殿应对国事。

(注:此译文仅针对“一代儒宗还北阙,十年法从对延英”两句进行翻译,全诗译文较长,且部分内容与主题句关联不大,故省略。)

释义

“一代儒宗还北阙,十年法从对延英”这两句诗,赞扬了郑谏议作为儒学大家的崇高地位和他长期在朝廷担任重要顾问的功绩,北阙指皇宫北门,象征朝廷;延英则指延英殿,是唐代皇帝常朝和接见群臣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郑谏议学识渊博、忠诚于国的敬佩之情。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郑谏议的学术成就和政治地位,通过“一代儒宗”的赞誉,突出了他在儒学界的权威地位;而“十年法从对延英”则展现了他长期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句诗也体现了李商隐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对忠诚于国的贤臣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为赠送给郑谏议而作,郑谏议是当时的一位重要官员和儒学大家,李商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当时政治环境的看法和对贤臣的期望,在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李商隐希望通过赞美像郑谏议这样的贤臣,来呼吁更多的官员能够忠诚于国、勤勉尽责,共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