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先生岂是爱监州,高兴应为雁荡游”的诗句出自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庆全庵桃花
南宋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先生岂是爱监州,高兴应为雁荡游。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行穿溪树踏梅影,却是人间一梦行。
(注:此诗为节选,原诗中有多段,但关键词所在句为第三段中的首句。)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他一生致力于抗元斗争,曾组织义军,失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朝强迫北上,至大都(今北京)时绝食而死,谢枋得的诗文激昂慷慨,多抒发忧国之思和坚贞不屈的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句及前后文进行翻译)
先生哪里是喜欢做监州这样的官职呢,他真正高兴的是能够游历雁荡山这样的美景,夜晚的雨水连绵不断,直到天明时分春水已经涨满,娇嫩的云彩浓密而温暖,在天空中变幻着阴晴,我穿过溪边的树林,踏着梅花树影前行,这一切仿佛是人世间的一场梦幻之旅。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以“先生岂是爱监州”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并非贪恋官职之人,而是更向往游历名山大川的自在生活,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春日里溪水涨满、云彩变幻的美景,以及诗人穿行于自然之中的愉悦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为引子,引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春日里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展现出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情怀,诗人也借桃花之景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
创作背景
谢枋得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外有蒙古大军压境,内有奸臣当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谢枋得积极投身抗元斗争,但多次失败,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谢枋得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