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乡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家山日日长牵念,何况传闻襆被同。
梦绕松楸千里外,心随明月到江东。
寒灯独对愁肠结,浊酒频斟泪眼濛。
欲问归期何日是,秋风飒飒雨濛濛。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其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译文
家中的山川每日都让我深深牵挂,更何况听说有人与我一样,带着行囊(襆被)踏上了归途,我的梦魂常常萦绕在千里之外的祖坟和故乡的松树间,我的心随着明月飞向了江东的家乡,在寒冷的夜晚,我独自对着油灯,愁绪凝结,频频举杯却只能让泪眼更加朦胧,想要问问何时能归家,却只见秋风飒飒,细雨濛濛。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首联直接点出主题,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是每日不断的,而听说有人即将归乡,更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颔联通过梦境和明月,进一步表达了对家乡的向往和思念,颈联则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孤独、愁苦的生活状态,尾联以秋风和细雨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归期无望的无奈和惆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的“家山日日长牵念”直接点明了主题,而“何况传闻襆被同”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念之情,颔联的“梦绕松楸千里外,心随明月到江东”通过梦境和明月,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颈联的“寒灯独对愁肠结,浊酒频斟泪眼濛”则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孤独、愁苦的生活状态,使人感同身受,尾联以秋风和细雨作为背景,既渲染了气氛,又表达了诗人对归期无望的无奈和惆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身处异乡之时,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诗人,刘克庄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期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惆怅,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