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水长枯肺仍渴,可兹涓滴所能濡。的释义

风云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砚水长枯肺仍渴,可兹涓滴所能濡。

此句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感四首·其二》,全诗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砚水长枯肺仍渴,可兹涓滴所能濡。
寒灯照影成三人,孤衾冷梦忆五湖。
世事茫茫难自料,生涯落落岂堪图。
青云未得平行路,白发频生知不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因家道中落,一生穷困潦倒,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不幸遭遇和社会现实的不满,是清代性灵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砚台中的水早已干涸,但内心的渴望却仍未平息,哪怕只有一点点水分,也能滋润我这干涸的心田。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创作的渴望,即便外界条件艰苦(砚水长枯),内心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仍然强烈(肺仍渴),诗人用“可兹涓滴所能濡”来形容,即使只有一点点资源或机会,也能满足他精神上的需求。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黄景仁身处逆境而不失志向的精神风貌,砚水干涸象征着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创作资源的匮乏,但“肺仍渴”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创作的无尽追求,通过“可兹涓滴所能濡”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黄景仁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贫富差距悬殊的时代,他自幼聪颖好学,却因家道中落而饱尝人间冷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生活困顿不堪,这种生活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对个人不幸遭遇和社会现实的不满,这两句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我处境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表达,通过诗歌,他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不甘,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